梁启超

1925年,林徽因和梁启超的罕见合影,眉清目秀,难得一见!

老照片里,长城砖缝的青苔还没被后世的水泥糊死,风是干的,阳光像一层薄脆的糖壳。林徽因站在城台缺口,帽檐压到眉上,Clarks皮鞋尖微微并拢,像在课堂上回答教授提问那样谨慎。没人告诉她,快门摁下的下一秒,她会被写进中国建筑史,也没人提醒梁启超:这根刻了洋字母的银

林徽因 梁启超 佛光寺 梁思庄 图书馆学概论 2025-11-18 14:28  2

王阳明用一碗毒酒教你搞定内耗,当代社畜早该这么活!

谁能想到,一百年前梁启超开出的治焦虑药方,居然是明朝一个被贬到毒虫窝的公务员悟出来的!当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天天瘴气熏天,随从全病倒,人家反而写出“险夷原不滞胸中,何异浮云过太空”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“困难算个屁,全当刮大风”。更神的是,梁启超被通缉逃亡日本时,就

王阳明 社畜 梁启超 致良知 当代社畜 2025-11-16 10:19  1

梁启超将马克思思想传播

倒着说这事儿,先看它在后来留下了什么痕迹。到了1920年代,国内还在吵要不要学外国的路子,这点争论没停止过。有人拿梁启超老一套出来对照,毛泽东一句话很直:梁提过马克思,但没人真知道共产主义。意思是把梁当成“提过”的人,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真正带到实践里、去组织落实

传播 马克思 梁启超 畴昔 清议报 2025-10-29 05:51  3

梁启超把马克思带到了中国

1899 年,《清议报》刊载的一篇文章悄然改写了中国思想史的轨迹 —— 梁启超在此发表 "中国第一篇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章",首次将马克思的名字带入国人视野。此时距戊戌变法失败仅一年,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正沉浸在 "肄日本之文,读日本之书" 的思想重构中,那些 "畴昔

马克思 梁启超 革命派 基尔特社会主义 麦喀士 2025-10-28 08:47  2

为什么说“国不知有民,民亦不知国情”?

这句话不是空喊口号,是一句观察出来的事实:掌权的人把国家当成自己的工具,普通人对“国家”这个词感觉很模糊,甚至觉得那跟自己没半毛钱关系。按梁启超当年的说法,国家变成了小圈子的私产,治理成了给掌权者输送利益的通道,民众反而成了被征收、被动员的对象。换句话说,国家

梁启超 国情 公共事务 掌权者 长活 2025-10-27 17:31  2

于大本大原开新,兴中华文明活力

国学,一国固有之学问。1925年,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正处于民族命运与文明道路的深刻转折中,应对“国将不国”的时代冲击与价值崩解,清华设立大学部和研究院国学门(即国学研究院)。“本中国文化精神”“巩固新大学之根本”“寻出中国之国魂”的初心,伴随着中国近代学术逐渐走

中华文明 梁启超 新文化运动 朱子学 黄道周 2025-10-27 02:35  2

荐书丨《帝国之后: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转型(1885—1924)》

沙培德(Peter Zarrow)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历史系教授,哥伦比亚大学博士。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、比较政治与政治史,对中国近代革命史、晚清至民国的知识与政治转型等问题有专精研究,在海内外中国史学界有广泛影响。著有《帝国之后: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

荐书 梁启超 近代中国 培德 国家主义 2025-10-19 07:10  3

青年变革者:梁启超的觉醒与奋斗

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的茶坑村,一个充满岭南特色的普通村落。他的童年在家族的庇护下度过,祖父梁维清的儒学修养和对他的期望,为他日后的学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在祖父的教导下,梁启超不仅学习了传统的儒家经典,还对历史、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他的聪慧与勤奋,使他在童

青年 康有为 梁启超 变革者 青年变革者 2025-10-10 23:22  2

令人赞叹的福建家族院士,钱学森、赵元任、梁启超和他们是亲戚

萨本栋(1902-1949),蒙古族,出生于福建闽侯,物理学家、电机工程专家、教育家。他先后毕业于清华学校、斯坦福大学和伍斯特理工学院,曾任清华大学教授、国立厦门大学校长、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物理研究所代所长。他一生致力于电路和无线电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,为中国

院士 福建 钱学森 梁启超 赵元任 2025-09-26 10:44  3

曾国藩:从笨到极致的&

道光十二年的一个冬夜,湖南湘乡曾家书房还亮着油灯。14岁的曾国藩把《岳阳楼记》翻得卷角,可背了半夜,还是磕磕巴巴。窗外,一个小偷蹲在房梁上打盹——他早就把全文背熟了,这孩子居然还没记住。

太平天国 曾国藩 梁启超 唐鉴 倭仁 2025-08-17 00:45  4

中华文化中的君子

在华夏文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虽不乏声名赫赫的帝王将相,亦多见立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,却没有哪一类人,能像“君子”这样集中代表中华民族最深刻的道德理想与人格追求。从甲骨文“君”字手持权杖的意象,到《周易》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的哲

人格 中华文化 孔子 儒家 梁启超 2025-09-24 04:30  6